實驗室危險品管理需嚴格遵循規范,確保人員安全和環境安全,核心要點如下: 一、分類存放與標識 ? 按危險品性質(如易燃、易爆、有毒、腐蝕、放射性等)分類存放,不同類別危險品避免混放,尤其注意禁忌物品(如強酸與強堿、氧化劑與還原劑)分開存放。 ? 所有危險品容器必須貼有清晰、規范的標簽,注明品名、濃度、危險性、日期及責任人,標簽模糊或脫落時需及時更換。 二、儲存環境控制 ? 配備專用儲存設施(如防爆柜、通風櫥、冷藏柜等),根據危險品特性控制儲存環境的溫度、濕度、通風條件(如易燃品需存于防爆柜并遠離火源)。 ? 儲存區域需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(如“禁止煙火”“有毒危險”等),限制無關人員進入。 三、采購與領用管理 ? 建立嚴格的采購審批制度,按需采購,避免過量儲存;采購渠道需合法,確保危險品質量符合標準。 ? 領用實行“雙人雙鎖”和登記制度,記錄領用時間、數量、用途及領用人,領用數量需符合實驗需求,剩余危險品及時歸還儲存。 四、使用與操作規范 ? 操作人員需經過專業培訓,熟悉危險品的特性及應急處理方法,操作時需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(如手套、護目鏡、防護服等)。 ? 實驗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,避免違規操作(如隨意混合試劑、違規加熱等),同時做好實時記錄。 五、廢棄物處理 ? 危險品廢棄物需分類收集,放入專用容器,貼好標簽(注明成分、危險性),嚴禁與普通垃圾混放。 ? 交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專業處理,處理過程需符合環保及安全規定,禁止私自傾倒或處理。 六、應急與監管 ? 制定應急預案,配備應急設備(如滅火器、洗眼器、急救箱等),定期開展應急演練,確保人員掌握急救及泄漏處理方法。 ? 定期對危險品儲存、使用情況進行檢查,及時排查安全隱患(如容器泄漏、設施故障等),確保管理流程持續有效。